学习一个新领域的知识的最佳方法和最快时间各是什么?
作者:xdite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550362/answer/10876977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不算是个学习大牛。但这几年来,我真想透了一套黄金自学方法,这方法让我学什么编程技术,甚至是不相关的业余才艺都能学得十之七八。
这套方法如下:
- 去找一本「初级的实作方法」书,或者是去上大师开的「实作方法」课。快速的跟他们做,(请先一模一样的做,不要在这个阶段自作聪明地改,或者花过多时间去钻研底层理论)
(不要花「边做边查理论」或「边做边修改成自己的样貌」,我晚点会解释。但这一点非常重要,千万别做一旦你做了,学习难度会爆升200% )
接着把「这份学习」成果去做一点修改。变成自己的东西。确保东西还能动。
去搞懂你在 step 1, step 2 到底做了哪些事情。然后洗掉重新练习,不看书自己做一遍。做到自己能够独立重制。
跟朋友炫耀你会了,让他们称赞你。
五天重复这样的循环,你就学会了,而且可以掌握这套技术上手 60 分。
原理解释
一、Why、What、How
我解释一下这套方法背后的哲学:
人人都会想要「边做边查理论」的原因是:
初学者都有个毛病。想跟大师学,或者一开始就着急想要知道底层知识,否则心中会有股「浓浓的恐惧」,害怕不学好基础,事情会搞砸。 (这也怪伟大的工业教育把你混淆了)
你在别的领域自学成材,一开始是乱七八糟学起来的,站起来后发现自己基础知识不足,所以学得很艰辛。所以你觉得下次学习,我一开始就把基础知识补足,下次铁定学习得飞快。
事实上人类学习最快的方式是:「模仿以及重复」。
- 模仿别人怎么做
- 利用反覆练习,建立肌肉记忆
事实上就算初学者不明道理去学一样东西,依样画葫芦,肌肉是可能还记得当初做什么的。而且学习者甚至可以从肌肉记忆中将当初的挫折与学习理论产生的顿悟连在一起,产生更强的记忆作用的。 (这里我提供一个连结,台湾有个精神科医师,向我学 Rails 开发,后来他课后写了一篇心得,说我提到的这事是真有科学根据的,叫 Ebbinghaus forgetting curve )
而我在这里另外要介绍一个概念「What, Why, How」
工业教育一直洗脑我们需要「读基础」(Why)才能「做出东西」(What)。这事实上是错的。因为这个 Why 不是你的,甚至对你来说,是「未知的」。很多人大脑打结或充满挫折是因为:真的没法以「未知解释未知」。
而 99% 人学不会一项技能的原因是因为:「挫折感太大」。
所以当一开始学习时,千万别触发 Why -> What -> Why -> What 回圈。
而应该要是 What (重复 3 遍) -> Why -> How (独立重制步骤)。
这里我什至可以举两个例子让各位明白:
1) 人人都说外国语言是最难学的。为什么?原因不为啥,人人熟知的母语恰巧是一门自己精熟却不察觉的「技术」。而你在尝试学「新的技术」时,会不自觉地想把「未知」remap 成「已知」。这时候就会不小心启动「Why -> What -> Why -> What 回圈」,接着你又会更慌,就去查词典试图想跳通,这更惨,直接就把脑子烧了。
大家现在最推崇的学外语方法是什么?简单啊,搬去外国住啊。你每天模仿别人点餐买东西,跟朋友混在一起讲,这就学会了。不需先懂「文法」才能学会「说话」对吧。
2) 我是很早沾技术的程序员,在 git 之前我们团队用 svn 管理代理(2007 前)。 2008 git 开始火起来之后,我们前辈说,那大家来换使用 git 吧。结果我们台湾这些早期学技术的大牛,当时学起 git 起来巨慢,大概要快一个月才能习惯。 (因为我们一直想要理解两者不同的逻辑,并产生映射)
但是现在新手程序员,他要是没有三天看完教程学会 git,肯定我们会把它们开了,对吧?
很多时候你教一张完全白纸的同事学编程或做事方法,他肯定比「要改行的同事」来的快吧。一样的道理。
二、建立早期成就感,取得正向回馈
这是 「4. 跟朋友炫耀你会了,让他们称赞你。」的原因。
真要说,人们变成一间商店的死忠客户(不论服务是否好坏),与养成一个习惯都是有 pattern 的。 ,在 "Membership Economy" 与 "Power of Habit“ 二书,都有一套同样的公式。
Step 1: Remove Friction (消除疑虑与挫折) Step 2: Deliver Immediate Value (立刻感受价值) Step 3: Reward desired behavior (根据行为得到奖赏)
任何「设计者」只要运用这个公式机制,就可以让「目标用户」产生「习惯」。
曾经我认为,人要「学会」一件技术必须要有「天赋」。后来我一直不断实验探索这个问题。才渐渐发现「天赋」是个伪命题。真的根本不需要「天赋」。
而是在学习新一门技术时,给定的初始条件,是否有办法触发「习惯」的这个「回圈」。
比如说以下条件都可以大大把学习者尽量推向这个回圈:
- 跟大师学习 (教学、习题都非常有一套)
- 结业马上能做出成品
- 朋友称赞你,感受自己是个天才 (即便不是)
当人沉迷在这件事上,自然而然就会产生「热情」,「热情」又会推动你燃烧自己,最后你会认为这也许是「天赋」。
当然真正「天才」与「努力的大牛」是有差距的,但社会上更多的是「努力的大牛」,但变成大牛却是真真正正的有方法的。
这里我什至能够举几个例子:
1) 人人都会沉迷电动刷手游对吧。但你能说自己是对电动有「热情」吗?不,那是厂商「设计」你的。现在开始,你可以仔细观察电玩的 "onboarding" (新用户引导)机制。是不是符合这样的公式:
Step 1: Remove Friction (消除疑虑与挫折) Step 2: Deliver Immediate Value (立刻感受价值) Step 3: Reward desired behavior (根据行为得到奖赏)
然后让你无意识的产生「习惯」,最后莫名奇妙就砸钱沉迷了。
2) 长久以来,我一直认为自己是音痴,这辈子肯定是学不会弹钢琴了。小时候学钢琴贵,小学又只教直笛,国中教口琴。但来来去去我只能吹儿歌超没劲。
我因为最近一年在搞程序员培训,一直在精进培训方法,试图找到公式。后来听说「智能钢琴」一类的 App 很魔的,会让人玩下去就沉迷,莫名其妙就学会弹钢琴。
就想来研究他们怎么设计的,所以我下了 Simply Piano。结果这鬼东西真让我三天学成了双手弹和弦,现在我每天都觉得自己像是音乐天才一样。
(好吧,比起真正从业人员,我程度还是很差,别笑我了。但三天就能双手弹琴弹和弦看复杂的谱,真让我觉得有莫大成就感)。
我观察这个游戏设计有几点非常有趣,如何把我拐到这个境界的:
a. 关卡制。我一向对破关卡有强迫症。没破当下这一关我会很不爽。 b. 马上带来的成就感。每一关的机制很小。
会教一个 minimal action knowledge,然后藉由用这个技能破关。 minimal action knowledge 如:
右手单音 -> 右手三音 -> 右手五音 -> 左手单音 -> 左手三音 -> 左手五音 -> 视谱技巧 -> 双手联弹 -> 和弦 -> 双手和弦。所以我现在会了好多個和弦。
而在这当中他让我建立了:
长期的成就感:每一个大关的大魔王是一首很好听的流行歌。我弹了冰与火之歌,Sugar,Baby,70-80 年代乐团金曲。弹完之后让我有感到天才的感觉
肌肉记忆:
每当教了一个小技巧之后,就会有一个 10 小题的练习关卡,让你一路弹下去,把刚刚教的技巧练至少 5 遍以上。突然间我的手就自然会弹了。
总结
所以我发现学习一门新领域的技能(甚至是你觉得自己没有「天赋」的领域)真是有窍门的。不怕笑的,反而有一些「反常识」总结与步骤:
- 花钱找大师上课。或者是找「快快乐乐学习」书籍。让自己快速建立基础。
- 初期不加强基础,反而著重在熟练做个 4, 5 遍。
- 用 minimal action knowledge 建立一个 minimal braggable product (最小可炫耀作品)
- 时时让自己学习时开心有成就感,别死逼自己。
这样你就能在新领域,最速「学会」。
不要再相信什么 10000 小时刻苦学习。该相信的是 20 小时开心「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