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马云的制胜法宝:顺着人性设计公司制度
创咖提问:卫哲老师,我是一家房屋抵押贷款平台的CEO,我们公司的业务一直发展得很好,但我担忧的是,我们看不清楚最终客户究竟是谁,因为中间夹了经纪人和银行,他们把最终客户与我们隔离了。但我们公司很注重客户服务这块,应该如何操作才能把最好的服务提供给我们的终端客户呢?
非常简单,这个问题不需要给你笼统的答案。一切为借款人服务,因为最后利息是他出的。你要把优质的借款人留到你这儿来,他们是最低风险的。所以最优质的借款人是一切的核心,在任何做取舍的时候,你的排序规则就有了——一切为了借款人的合法利益最大化,因为他是最终买单的人。
就像淘宝,你不谈消费者利益第一,就没法做了。你说维护商家利益,开什么玩笑!淘宝上买单的是消费者。所以我可以旗帜鲜明地告诉你,一切为了借款人。
但一切为了借款人,并不代表你要直接服务借款人。你至少要有给借款人的标准,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你中间人,比如经纪人、银行。你在取舍的时候就很简单了,只不过他们是用你建立的标准来服务借款人,这就意味着有人服务得好,有人服务得不好,那你就要敢于淘汰。
这里面有两批人要淘汰。比如对接速度慢的银行,相当于你给银行一个标准——他们是优质借款人,就应该享受这样的服务、这样的利率、这样的接待比例,你干不干?你不干我淘汰你呀。所以对银行来说,你应该是强势的,并不是你说话强势,而是因为你代表了你的客户。经纪人也一样,尽管淘汰他对你有伤害,但只要是出于保护客户的角度,比如经纪人在忽悠你的客户,这个经纪人就要上黑名单,哪怕他以后能给你带再多的生意,都不要了。
我还是要说,学会分类分级,你应该把经纪人变成认证的分级会员。他除了挣钱以外,有一点荣誉感,有点排名,也有淘汰机制。最好让他跟你不是每笔交易的关系,即交易性关系,而应该是关系性关系。也就是说,他应该觉得我一年挣的钱比别人多,而不是每一笔交易必须挣得比别人多。最怕你跟经纪人是一笔笔交易结算的,这样你的公司没有积累,这个经纪人可能今天是你的,明天是别人的。
你们有点像房多多,一开始房多多覆盖中国60万经纪人,我说太多了,粥少僧多,我们分级,17万活跃经纪人,再分成2万人,这2万人像铁军一样跟着我们干。他们一开始追求覆盖率,这样不行,要分类分级。我有好生意和商机,先给我的金牌经纪人,那么我也希望金牌经纪人把最优质的客户给我挑,双方就对等了。
我经常说,互联网时代不要太把正式员工和非正式员工分开考虑,只要你做的事情是正确的,是对他有用的。比如公司制定培训和考核,不是为了公司好,而是只有参加培训和考核,你以后才能挣更多的钱。所以说,我们要内外一致。
创咖提问:我们应不应该让经纪人做更少的事情,由我们来代管更多的服务呢?
很简单,让经纪人做的事情越少越好,但钱分得越多越好,这是人性。如果经纪人把单子接过来,你们把他们后面的活都干了,而且分钱比别的公司多,他们肯定跟你干。马云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对人性的把握,所以,你要顺着人性去设计制度。而且你有技术有平台,你的效率一定会比经纪人单个处理要好。
创咖提问:我以前向阿里学了很多管理方法,现在公司稍微赚了些钱,最近正在向麦肯锡咨询,您觉得有必要吗?
你们现在这么接地气,这种打法,麦肯锡是帮不上什么忙的。什么时候找麦肯锡更好?就是你干的行业,他们咨询过的客户特别多,叫“久病成良医”。比如说,你是做快销的,他们以前看过20家快销公司,他们之前可能也不了解快销业,但是与20多家快销公司打交道之后,他们就变成专家了,他们来教第21家公司的时候,特别好。但他们没有接触过你们行业的客户,相当于你是他们的“小白鼠”,他们会充满热情地了解你。
其实你们公司这样体量,没有到找咨询公司的程度;赚了钱更不能找咨询公司。还不如找跟你们最像的一个行业,你从这个行业引进高管或专家。阿里还向保险业和雅芳学习过呢。
创咖提问:卫哲老师,您认为未来金融中介的价值高吗?
很多人可能觉得中介很LOW,但我觉得本质上我们做投资的也是中介,有人把钱委托给我们,把钱投给优秀的企业。我们为什么有价值?我们对优质企业的资产有选择和判断的标准,投资人可能没有这个能力。
比如说,我的投资人是美国的,在中国没有渠道,那么我对他们来说是在中国投资的渠道。再者,我们对优质资产有服务能力,我们对投的企业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其实优质资产还挑我呢,还不见得找我,我们这个楼里面20多个基金,他为什么不去别的楼层,而到我们这里,这就是我们的价值所在,同时也是中介的核心竞争力。一样的,你对你的借款人,也相当于投资企业,只不过你的投资期特别短而已。
创咖提问:我们公司想把大数据这块业务做起来,您有哪些建议呢?
我经常说,从核心资产起步是对的,比如房、车;但如果止步于这个核心资产,你们的价值就很低了。你只是把这个客户吃了一遍甚至半遍,他还了款,就再也不来了,那这个客户就没有沉淀。
阿里的淘宝为什么厉害?来一个客户,就沉淀一个。一个没有客户沉淀的公司是非常可怕的,你们就属于没有客户沉淀的公司。你们多少客户过了一年会再来一次?如果客户第二次来,你就要分析数据:他为什么会来,第二次跟第一次有什么不一样,还是通过中介来的吗?他上次好借好还,这次我们能不能让他更爽一点,让他以后借钱第一个就想到我们。
那么,如果一个客户来了一次之后再也不来了,说明他变得更优秀了,说明他的企业经营状况好,这时候你应该做他别的的生意。通常可以怎么做呢,跟银行谈更好的条件,争取把你的客户往那里导。往那导有一个前提,也就是说,你跟银行谈条件——与银行共享数据,比如他的钱付给谁了,怎么回款的。否则你把客户吃一遍之后,复购率只有50%,剩下50%的客户就不来了。每年你爬到山顶后,又要退到山腰,再来一遍。
最后你就追踪,通过一开始的资产抵押,逐渐走向一定量的信用贷,或是资产与信用的组合。那时候你就牛了,你跟踪了这个老客户几年了,你敢给他更高的贷款额度,比如1000万的房子你敢押1200万给客户,那你的竞争对手就歇菜了,他们能给这个客户700万贷款就不错了。这时你的中间人打也打不走了,打走了也无所谓,客户认你了。这就是数据积累下来的结果。
通过追踪客户的数据,给他更优惠的条件,让他续单,你的获客成本不就没有了吗,你的利润不就更高了吗。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客户都能够往上加,把其中100个或200个最优质的客户挑出来。这样你的业务就有前途了,而一锤子买卖有价值没前途。
资产抵押是人类金融最落后的方法,但确实是最安全的方法。所以我们现在不投资任何纯信用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我们投资的微贷只做车,但我们教育他们的也一样,通过一辆车好借好还,尽可能往后衍生。因为金融最厉害的是基于信用发展更多的业务,但外部的第三方数据都不能信,只有自己的数据可以信;而且外面的数据你有别人也有,不值钱。
只有你自己平台积累了数据,同时对第三方的数据进行加工,你的数据才是最牛的。如果以后你的数据让别人也认可了,你的风险就可以让别人来兜底,你就更爽了,那时候你的公司上市,就变成金融科技公司了,而不是金融公司。所以,什么时候你不兜风险了,就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