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为什么财权易放,人事权不易放?
不是所有的干部都会考核。我加入阿里巴巴是在2006年10月份左右,在此之前也做了5年CEO。所以来阿里第一件事就是跟老大马总谈职责划分、和权限。首先问钱的事,马总说:“你放心的话,多少钱都可以批,你实在不放心可以跟我说。”多么的信任,财权上简直无限大。
然后过了几天HR跟我说,“David,年底考核你还不能考核别人,马总说了,请你去观战“。于是我去看淘宝和支付宝老大怎么考核别的VP和总监,连看了四场,我才学会阿里的考核方法。当然,阿里的考核方法不是最好的,也不是唯一的,也一定不是完美的,但这是我们坚持的,是我们提倡的。
没有人一来就能按照你们公司的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因为考核官本身有没有经过培训。所以进入一家新公司,想知道怎么考核还得先观战。当年,虽然马云考核完我,我有大致了解,但我还得继续观战、观摩我自己团队是怎么考核的,我的副总对总监的考核是如何进行考核的。这是我作为CEO上岗的必须培训。
同样不管是新招得总监还是副总,都得先培训他怎么考核别人。而事实上,很多公司的考核都是走样的,没有对他如何考核别人给予足够的培训,就放手让他去考核别人了。
当年,我加入阿里以后,关于钱,马云给了我极大的权限。但关于人,HR都来找我说“David,年底不仅考核你没有这个权力,你也不能马上负责面试招聘。”堂堂CEO,事业群总裁,不能负责自己下面的人招聘,为什么?阿里是怎么招聘的?因为即便我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我也不知道阿里是怎么招人的。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观摩其他事业群,甚至观摩我的副总怎么招人面试的,阿里味道的招聘方法是怎样的。
当年,马总在财权上给了我无限的权力,但在人事权上并没有给我权力。事后回想,这是对的。因为你对人的信任,可以在财务上,甚至在业务上,但人为什么说不能马上信任?因为这不是信任问题,是他先信不信你,他先懂不懂你所倡导的这套人的体系。所以我说财权易放,人事权不易放。
人事权最重要的两件事:一个是招聘权,一个是考核权。招聘是指你按照什么方法,把同样味道的招到公司来。马总说:“为什么国民党会失败?因为拉壮丁的方式。上午刚把这个人招进来当班长,下午就让他去招人了。”很多企业回想一下,也应该后怕,这个月刚招了总监,下半月就让这个总监去招人了。这种拉壮丁模式,越拉公司的文化越被稀释,越拉公司的人味道越不对。
考核也一样,你不能想当然的认为,新来的人会用你的方法考核。基本上他沿用的是上一家公司的考核方法。所以当招人开始走样,当考核开始走样,一个公司的管理一定开始走样。
当然,也不是公司一定要到一定的规模才这样做,阿里这一套考核体系从阿里巴巴一岁、两岁的时候就开始做的,到三岁的时候,基本上就已经定型了。并非说今天,或者阿里前前两年的时候才来做这个事。在你公司只有几十人、几百人的时候,没有把这套考核体系、招聘体系给做对的话,公司长得越快风险越大,甚至也可能为这样长不快了。
总结一下,第一,考核要注重什么?频率。一次肯定是不够的;考核还要注重内容,内容一定有业绩因素,一定有非业绩因素。
第二,关于业绩因素,指标不宜过多,而且要会分解,不要分拆。非业绩因素不能光定性,也要定量。如果非业绩因素考核不定量,那永远只是口上表扬或者批评,并不着力。
第三,谁考核谁?One over one Plus HR。
第四考核结果271。271要横着排,竖着排。271的“2”要争取达到整个激励池子的40%—50%。271的“1”,不要给他任何错误的信号,奖金、工资归零。
最后,考官如何培训?考官培训了没有?如果考官不培训,就无法做到考核的一致性。当然要先找到自己的种子考官。找不到怎么办?创始人就是种子考官。考核是每个公司年底的大事,你愿意花时?还是敷衍了事?诸位真的重视考核吗?你本人又花了多少时间去考核?
在阿里,我考核基本要花两个礼拜,很耗时间,而且这段时间也没办法安排别的事。磨刀不误砍柴工,一个公司敢于在考核上花时间,那么最终也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