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为什么生鲜O2O不适合迅速跨地区发展?

创咖提问:卫哲老师,我们公司是做水果O2O的,我有两个问题想请教。第一,你怎么看待这个行业的供应链?第二,现在做农产品都会涉及到税的问题,很多水果、蔬菜都开不出发票,那么关于这部分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案?

卫哲:关于第二个问题,你可以先去看一下水果类或者生鲜分销类,在A股的上市公司,比如永辉。我建议你在这个领域引进一个财务人员,它会给你全套的处理方法,有很多种方法,包括产地的政府组建的、政府支持的一些贸易公司,都能正规的出票,成本很低,有很多种方法。

碰到类似的问题,你要先问有没有现成的答案?因为全中国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做水果,总有人是做得比较好的,你可以去他们那寻找答案,寻找懂这件事的人就可以了。

当然,作为CEO/创始人,解决方法,也不是你去找。马云这辈子都没有弄清楚怎么搞融资,因为很早就有了蔡崇信。我经常说,有些事情是要创新的,但有些别创新。合规问题就不用创新,你只需要找已经走在你前面的人。当然,如果没有完全对标的品类,也可以跨一个品类,因为有些问题即便品类不同,解决放法是一样的。

第一个问题怎么看水果行业,我就说一下我们该怎么考虑这个问题。

你考虑问题先分类,前端解决什么问题,后端面向供应链,解决什么问题。先说后面,后面一个最重要的是,聚焦扎堆。生鲜类的东西,不适合迅速全国和跨地区发展。生鲜类的东西要的是区域的密度。你想跨地区发展?那请问你苏州根据地稳了吗?创始人做事情一定要定性和定量,如果创始人喜欢定性,那CFO就要帮你定量。

你要给自己定个量,比如说苏州做到什么程度是极限,而且在那个量上,别人已经很难动摇你在苏州的定价权,这个时候才能在进行跨地区发展。苏州17万用户,应该做多少是比较理想的,不可能全苏州人民全吃你的水果,你要给自己订一个合理的定量的目标,这个目标既要看前端的市场占有率,又要看以苏州核心的某一些水果的定价权。

你到底先实现跨地区的尝试,还是实现同一地区向上游直采,这是要做一个决定的,我不认为跨地区拼量再去直采容易,在我看来一定是同一地区我能实现直采,我带着我的直采能力去测试跨地区发展。

定性定量以后,CEO经常要做两件事情,一个叫取舍,一个叫排序。同样要做的三件事,什么事先做,什么事后做,都要有决定。刚听下来你要做两件事,一个叫跨地区测试供应链的半径,一个是要盯到一部分的量,向上游直采,那请问这两件事哪件更重要,哪件更容易做?还是说如果不跨地区就能达到5个亿量,我就应该以苏州周边为为主,迅速达到这个量,来完成直采。然后带着你一定的直采能力去宁波(外地),当然,不是把所有供应商和商品都带到宁波去,但至少得带点去。强龙难压地头蛇,不做好这些,你去宁波,很容易处于被围剿状态。

比如当时我在百安居,做全国连锁一样,我的根据地是华东,我必须带着华东的产品进华南,做好华南以后,我再带着华东和华南的产品优势进入北京。当时,我们都说不要轻易进京赶考。10门功课,得有7、8门肯功课是肯定及格和优秀,才能去冲一冲两三门不太好的成绩科目。也正如,我在华东地区有三、四个品类优势,我还不敢进京,我得先去华南,把华南的三、四个品类做好之后,再带着华东、华南的品类,进京这是我建议的在供应链方面要做的判断。

此外,规模一定要和效益直接挂钩,否则不要轻易做规模。规模每扩大一分,效益能提高一分的事做,规模扩大10分,效益一分提高不了就别做,不要把规模做给投资人看。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