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创投四大陷阱(上)之伪技术、伪需求、低效率
今天分享一下创业四大陷阱。
第一个伪技术。拥抱技术没有错,但今天很多项目贴上了太多所谓技术的标签,比如最热的人工智能、区块链,我认为99%的人工智能是伪人工智能。全世界人工智能的人才数以百计,怎么冒出数以万计的所谓“人工智能”,像我老本行做家具的,都在谈人工智能。大部分以前带有机器学习标签的项目,今天披着人工智能的马甲又回来了。其实人工智能还是跟机器学习一样的算法,我们作为投资人如何识别?大家千万不要往这个角度去包装。
去年夏天和斯坦福的李飞飞教授,人工智能首屈一指的专家,交流时总结出一种识别伪人工智能的方法。核心就是机器学习的速度和进步的速度。人类教计算机下国际象棋,打败世界冠军用了将近20年,期间人类多次战胜这台叫深蓝的计算机。这次人类教计算机比国际象棋更复杂的围棋。阿尔法狗从打败初段到世界冠军用了一年时间,阿尔法狗Zero用了三个月打败阿尔法狗,阿尔法狗Master又用了一个月打败了阿尔法狗Zero。带有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它的进度是以前机器学习所不具备的,这才是真技术。无论做投资还是创业,都要识别伪技术或者创业伙伴所带来的技术。
第二个叫伪需求。很多时候是我们在搭建业务模型,不是消费者真实的需求。它比较集中体现在过去一两年的O2,今天很多所谓的新零售也类似。以前很多上门到家服务,一度量也挺大,但它不是消费者真实需求,而是被补贴出来的需求。比如,你到店做指甲或按摩要一两百元,到家只要几十元,你当然希望到家服务。但企业之所以能满足到家几十元,并不是因为到家以后行业效率、个人效率提高了。以前在店里可以做8个,上门只能做4个,剩下时间全在路,一个人每天产出都不一样。关键是背后有资本补贴。当资本的补贴一撤,这个需求就没了。这类需求当属伪需求!
第三个叫低效率。和技术拥抱,结合互联网,本质上应该把行业或者企业效率提高。为什么今天粘了互联网,粘了技术,烧钱更厉害了?因为效率反而降低了。效率是商业本质,效率也是投资本质。过去2017年讲最多的就是效率,没有效率的增长,不是慢性自杀,是加速自杀。我们接触过的企业家,大多都想告诉我们他过去一两年,公司做得多大,增长速度多快。很少有人主动讲过去的增长如何,效率指标有没有提高。公司只要有人就有人效;只要有面积就有平效;只要有库存,就有库存周转率;只要卖东西,就有毛利率;尾货是否卖得掉,要看一个售謦率;无论线上线下获得用户,就有转换率;转换率后面就有复购率,带率字的都是效率。大部分公司只看一个率,叫增长率,偶尔看一个市场占有率,这两个率谈得比较多。有了这两个率,别的率都不要了,叫低效率。共享单车有没有技术?技术是真的,尽管技术门槛不高,GPS也好,解锁也好,移动支付也好。需求有没有?也是真的,一块钱第一天就收钱,两块钱估计也有人骑,这么多人骑,需求当然是真的。问题出在哪儿?低效率。共享经济的本质就是租赁经济,租赁经济的本质就是资产收益的情况。在你资产完全报废之前,除了要把这个资产完全收回来,还要看能收回来几次。现在是一辆单车报废掉,本还没回来,把效率做低了。大量白领公寓,无论是集中式、分布式,都来谈我们多么共享,多么互联网,我就问一个问题:你入住率多少?没听说有超过70%的,如果有30%的资产是闲置的,无论如何都完蛋了。再者,如果70%的出租率还能赚钱,进来效率高的怎么竞争?无论你赚不赚钱,在这么低的资产使用率情况下,违背了商业原则,叫低效率。第三个巨大的坑。没有效率的增长,不是慢性自杀,是加速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