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年底考核季,看阿里怎么进行考核 ?
我刚去阿里巴巴的时候,发现阿里同学们的英语水平都不是很高,但有两个词,哪怕发音不准,但说得都还可以。一个叫review,就考核来了。第二个叫one over one plus HR。什么叫one over one plus HR?比如你是个经理,上级是总监,总监的上级是副总。那总监在考核经理的时候,副总要参加,还要加上相应部门的人力资源,形成三对一的考核。
为什么要避免one toone ,一对一的考核?一对一考核叫下级被上级考核,怎么死的你都不知道,连上诉的机会都没有。反过来作为副总,你永远不知道你的总监是怎么管理你的经理。同样,考核总监的时候,副总要参加,CEO也要参加。HR则负责做记录,做协调,甚至做仲裁。
当然,考核人的直接上级肯定要做更多的考核工作。HR也需要做更多考核准备,把基本事实核对清楚。比如说数据。经常看到一些公司考核的时候还发生数据争执,“老板,你说得不对,我的数据跟你一样”……这种事情不要发生,进场之前,要确保双方拿到的业绩数据是一样的,在团队的基本表现也是一样的,避免在基本事实上发生争议。
宝贵的考核时间不要用在争执基本事实上,否则这样的考核就没有意义了。由此可见,考核是个特别耗时间的事。淘宝双十一再忙,你还能约得到人。一旦阿里整个体系进入到review时期,就几乎约不到人,Review时间长的令人吃惊。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一个人,一个组很正常。但毫无疑问,这个时间花的很值。你花在review上的时间,比你没有系统的考核,把时间好像花在工作上,要值得多。而越是高速成长的公司,越要抓好考核。
那董事会谁考核?如果董事会要考核,那我建议,投资人也好,其他董事也罢,至少要责成两个人来做这个事。泛泛的董事会考核,等于没考核。很多很规范的上市公司通常会有薪酬考核委员会,受董事会委派,来对CEO进行考核的。董事会考核不是一群董事一起坐下来喝个茶,吃个饭就结束了。再者人人都要考核,无一漏网。只要有漏网,就会跑偏,就会脱节。
考核结果是什么?“271”。“271”也不是阿里巴巴发明的,是通用电气GE发明的。在阿里整个组织体系管理中,当年马云请来的第一个CEO——Savio关,关明生帮助建立的。当这套东西来了以后,马云很巧妙的在外壳上套上了一层套,这层套叫武侠文化。但阿里这套东西是非常国际化和西方化的,并不是大家想象中,这么本土。
什么是“271? “271”既是纵向我的团队的271,也是横向我同一级别的271。如果副总这个级别有10个人,那也得很明确谁是副总中最优秀,表现最好的20%,谁是最差的10%。晋升、奖励、激励都与“2”有关。在阿里的话271个“2”,要拿掉整个激励盘子的20%—50%。比如说这个人群有10个人,你要奖励10万,第一名、第二名要拿掉10万奖金中的4—5万。奖励够不够重?激励够不够重?要有定量的。不能说,271排完,等奖励的时候,“2”和“7”和“1”是差不多的,那这样“271”就等于白分。
“升官发财“要优先考虑“2”。通常“1”奖金肯定不用谈了,工资也不用加。给1还发奖金,加工资,就相当于给全公司发出一个错误的信号。连最差的10%都有奖金,都要加工资,还叫末位吗?还叫最差的10%吗?有人说社会通货膨胀怎么办呢?我们不是政府,不是社保,关注“弱势群体”是政府、慈善组织的事。企业中的弱势群体,他弱势,必有可恶之处,必有没有做好的地方。不要把有限的资源放在10%上,这个10%就是你下一步要处理的。当然到底是一次10%就调岗还是淘汰?还是两次10%?阿里是两个考核周期,最末位10%进入淘汰。
如果是年度考核,那两个考核周期就是两年。季度考核的就是两个季度,半年考核就是两个半年为两个考核周期。为什么要定两个考核周期?因为有些表现是不可持续,好的、坏的心理因素、市场原因都会有的,我们要理解。但连续两个考核周期差不多了,优秀的也证明了落后的也很难翻身了。“271”不仅是要排名,“271”还要兑现,“271“最好还要公示。至少你要告诉他本人,让他知道自己在团队中处于什么位置。否则,考核目的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