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重人力的企业模式,是不是只能无限扩张?
创咖提问:卫哲老师,我们是一家服装定制平台,包括提供上门量体服务。因为我们这个企业模式比较重人力,现有200多名员工已经支撑不了整个需求了,所以计划明年将团队扩张到2000人左右,那请问卫总,类似这种几千个人的团队管理,主要的挑战会在哪里?
你这个问题里面有一个隐含的结论,就是你必须要到两千人。为什么要到两千人?现在动不动说滴滴模式,确实可以借鉴,对人员要进行一定的分类。这个事其实是可以让第三方来做的,比如很多别人商店的店员,稍微经过你们的培训,是可以帮你做的。
当然,自己做的话标准很简单。交给第三方,品控就成了大问题,要从技术、风控、流程,严格控制准确率。
两百到两千人会面临什么问题,怎么去管,我有很多办法可以跟你讲。但我更想逼着你去思考,有没有可能这两百人就不要再上升了?后面的两千人,更多是你这两百人培训和管理出来的,由社会化来做这件事。这件事是有可能社会化的,因为他是个相对标准化的服务,并且对制衣服后面的没有太大影响。
你不能因为难就不做,还是要去筛选。用最笨的办法,一个个带也要带掉。这250个人,先带250个兼职,每次就是阿里的16个字,叫:“我做你看,我说你听,你做我看,你说我听”。把这16个字练出来,一个个带出来,就这样一带一得带出来,都值得干这个事,比你雇一个人划算。
创咖提问:但现在的情况是,如果我招兼职,如果他们精力不能全部投入的话,我们的服务会更加跟不上,再者,我花两个月的时间培训兼职,但只是做兼职,这太可惜了。
你要讲两百到两千,核心就要抓主管,一线的主管,不可能上面没有一层人管。对一线主管的招聘、培训、管理是核心。
一比多少?一比十还是一比二十?管好第一层团队,就这层人是核心,这层人不能外聘,要从第一线200多人培养出来。
所以几乎这200多人都会变成主管,大概1比10。这个就是阿里巴巴说的,新干部的培训是核心,叫“抓十夫长”,就是班长。还是先找种子,把种子先找到,可能你心里有20个种子,这20个种子就只能“列职”(列职:有职有权)了。我刚刚说的还是得带,没有办法的。
我管过农民工,我在百安居管将近两三万农民工,我们很多服务都是农民工提供的。我们的丈量不比你们容易,我们丈量量窗帘,量错了损失比你还大。我量个橱柜差两公分,一个橱柜6万块钱,差两公分,客户一投诉,我半个橱柜废了。我为什么举这个例子?你还是要敢于磕,对员工,对兼职。我的两三万民工全是兼职的,我不发工资的,一单一单算的。为什么当时百安居这个品牌过得去?关键还是你重不重视和敢不敢去突破。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件事是工具。
我们给他们提供了很多欧洲最先进的丈量工具。这些丈量工具当时是全中国最一流的,当时别人拿皮尺的时候,我已经用激光了,我不允许他自带工具的。你要去想,我如果作为裁缝,我有没有最牛逼的丈量工具?这个工具可以把人的能力降到最低。当时问我们有没有可能把农民工按照自己的装修队伍来培养?跟你刚刚的观点一样的,你两个月,我两年,水工、电工、木工、泥瓦工,两年,我一听就是不可能的。你两个月我还是觉得可能的,我们发现是不可能的时候,就要想要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问题了。
再好的培训,不如在工具上进行革命。这也是有点技术含量的事,通过互联网,拍照、复核,有很多种方法。你尽可能在工具上取得重大突破,工具上一突破,你就把人的能力降低了。
我是你的话,我伤脑筋想这两千人怎么弄,这两千人变成你的固定成本,很可怕的。那时候你的营销端,只要松一口气,你资金量压力就很大。虽然说你不愁客,但万一2000人搁那儿,淡季、旺季一错开,有一两个月,有一两个对手捣捣蛋,你就一点弹性都没有了。那时候裁员永远是最痛苦的一件事。当然,你一点不加是挺难的,但我绝对不敢挑战2000人这样的队伍。自己管理两千的上门丈量师,我有点不敢。
第一,社会上要挑,选人很重要,第三方的人要选对;第二,培训师;第三,工具。但核心我认为是工具,你在整个上门丈量工具上要取得重大研发突破。我们当时叫研发突破,我们自制了很多工具,来保证他丈量不错,我还有很多复核手段,我们当时还教很多客户自己丈量,让他自助做一些事。很多种方法,首先你想清楚一件事,什么叫可能,什么叫不可能?
两千到两万可能吗?太恐怖了,翻十倍就不可能了,想也别想。但我不是说你两百人一点都不加,该加还是要加。但你要知道,这不是我们的必优路径,这条路往下走肯定是很痛苦的,太艰难了。
创咖提问:其实现在不仅是丈量,还包括帮你选择什么样的面料、款式更适合你要穿的场合,或者什么面料更适合你的肤色。
工具,技术解决,有些远程解决。带着面料,打开手机,总部有10个面料专家。我跟你远程讲,面料有人带上门。把上门那个动作做分解,这还是技术突破。
为什么我说要带点技术的想法在这里面?刚刚那个例子是,每人一个小本子,一盒都是面料,要把这样的人培养成你的总部专家是不可能的。
另一种思路是每次预约一个总部专家,总部专家给你讲每个面料,给你一个一样的盒子:“翻到第三页,我们看下这个面料,这个面料怎么怎么好”。我更信赖这个专家,不信任这个小姑娘。因为觉得这是总部专家、总部首席设计师、总部首席面料家,又可以把他分离了。量的动作和推荐面料的动作是可分离的。
新零售中的很多思路,就是把一个岗位部分远程化,其他不得不到现场的,才保留到现场。以前是想都不敢想,今天太容易了,哪个客户没个手机呢?手机直接视频,打开APP预约好。总部的专家一天可以做多少个啊,一天可以做10个、20个,5分钟就讲完了。为什么要视频?他能看到我。跟在现场那个人又有什么区别呢?现在视频讲这个讲得清楚的。
这不是创意,你千万别认为我是给你创意的,我是思想上让你们大胆去想的,敢想敢突破。否则你们一帮人真的没有改变整个定制行业的太多东西。传统的裁缝和现代的裁缝,革命性的地方区别在哪?很多微创新加在一起,就是对原来行业的革命。因为我觉得你们上门的裁缝跟我店里定制的裁缝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是,原来去店定制,现在是上门定制,除了这个以外没有其他任何区别,甚至有的时候他拿来的面料,还不如店里。因为店里面他们店长亲自给我讲,讲得很好。来的那个人讲得不太好,老师傅会量不会讲,小姑娘会讲不会量。
听众朋友们,今天卫哲老师给大家留了一道思考题:如果您是这家服装定制企业CEO,你会用招兼职的方法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吗?评论区留下您的精彩观点吧。
你不是一个人在创业,初橙资本,以阿里way服务有梦想的创业者。添加微信chuchengpeini(初橙陪你的全拼),认识更多高端人脉,获取更多创业资源,3000名创业者,等你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