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激励机制制定,看阿里怎么分配佣金和奖金

创咖提问:卫哲老师,我们公司是做电商ERP SaaS服务的,团队中有很多曾经阿里的Top Sales,为我们带来许多值得学习的阿里制度。但是在销售过程中,关于每个级别员工的佣金和奖金怎么设置,我不是很清楚,想听听您的意见,第二个问题,怎么看佣金设置的合不合理,偏高或者偏低的判断点是什么?

关于阿里核心制度的建设,当时很多Top Sales身在其中,但他们并不知道这些制度具体怎么设计,他可能会照搬一些制度过来。第一建议,去梳理细下,他们带来了哪些核心制度,那这些核心制度照搬阿里的就可以了。

阿里佣金到哪个级别很有讲究,基本上不接客的是用奖金,接客的用佣金。阿里接客是两层意思:一个是直接销售、客服。第二。主管和区域经理都不接客,是奖金制。只要不对客户直接销售产生作用,那么就不是佣金,佣金肯定是直接产生的。

但阿里当时要求主管要陪访,所以主管是拿整个团队销售比例的佣金,因为他既对团队负责,又对客户负责。所以你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其实佣金和奖金的设置不是于哪个级别,也不在于这级别什么名称,关键是他直接不直接对客户产生作用,不对这一单产生作用的是奖金,产生作用是佣金。

但是从主管开始,佣金有调节机制。因为主管有两个职责,一个是陪访,帮着员工一起去拿单,第二他有团队管理,所以他不是简单的佣金。比如阿里主管和员工的比例大概在1:7到1:10。假设1:7里边,有一个销售特别牛,剩下6都个很烂。如果只是佣金制,是不是主管靠一两个销售就可以了,不需要整体团队的提高。但是你对这个整体团队是发工资,这个团队如果不出单的话,团队流失率会大,所以老的中供应该记得我们当时推行过一个制度,叫“破零”,如果你的组一个月有多少人零蛋,你的整体佣金是会被打折扣的,因为你没有起到带团队作用。同样陪访就变成他永远是陪销售最好的那个人,但是那销售最好的人其实不需要陪了,他应该陪的是新的销售和比较弱的销售。所以通过这样的导向,就可以引导主管除了关心客户以外,要关心团队。

阿里奖金也分两块核心,一块叫业绩,一块叫非业绩,到了区域经理、大区总经理都一样,不能说奖金跟业绩无关,因为奖金的来源还是业绩。但是它不是直接跟销售额100%挂钩。阿里叫5:5开,50%跟业绩挂钩,50%跟非业绩挂钩。什么叫5:5?就是不代表我业绩为零,我还能拿一半奖金,所有的奖金池子还是根据业绩算出来。但是我可以通过非业绩因素调高你50%,也可以调低50%。非业绩因素阿里特别简单,三件事,团队、策略、价值观。什么是团队呢?你管一个区域,我管一个区域,你的区域向公司拓展新区域,输出三个主管,你一共就5个主管,输出了3个你同样完成业绩,我管了5个主管,我一个没输出,也完成了业绩。你觉得谁对公司贡献大?当然是输出的;谁更难?当然是输出的。那他的团队就应该加分。

什么是策略?策略是公司引导是什么打法。比如公司引导你要去多做中小类型的客户,还是你管一个区域,我管一个区域,你做了100万,我做100万,我是靠1个大客户拿下来的100万,你是靠10个中小客户客户拿下来,那么你的策略就不符合公司要求,非业绩因素就会被扣分。阿里巴巴有一类价值观的东西,就是一次过失直接干掉。二类过失,就是你没有做好,也没到被开掉的程度,那么又可以调节价值观打分。

简单来说,第一线销售和第一线客服是纯佣金,到了主管以佣金为核心,少量增加团队份额,到了区域经理是奖金,大区经理更是奖金。奖金的来源还是销售额,但不再给你直接挂钩了,而是要挂上非业绩因素,所以这些是阿里巴巴制定这些制度的基本的原理。

那怎么落到具体2B业务?以前阿里李琪发明了一个制度,叫金银铜牌制度。比如你一单、二单、三单.......分阶梯发佣金,那这个制度就能防止销售拼单。金银铜牌制度的核心叫当月业绩决定下个月的提成额。虽然制度一开始很招人骂,觉得太痛苦,但是这个制度养成了阿里销售非常好的习惯,既要开发新客户,又能吃透客户。比方说这个月有个销售做了10万,它决定了下个月20%的提成,如果他下个月做5万,他只能20%提5万,而且下个月从金牌跌为银牌,5万提成额是10%,后面又做了10万,只拿到10%提1万,所以他要获得利益最大化唯一方法,不是把业绩搞成心电图一样,是要连着,当时阿里巴巴叫“连金”,要连续金牌才有意义。阿里销售业绩为什么能持续稳定,核心就是金银铜牌制度决定的,叫当月业绩决定下月提成,或者叫当季度业绩决定下季度提成。所有做2B业务都可以学,2C不行,2C有季节性。

我觉得你的佣金的比例不要担心高还是低,核心看续费,看一年,看两年,看三年的续费。从前世界SaaS模式看,你能第一单保证10%的利润率已经很不错,大部分SaaS公司第一单是亏了。因为他不怕,我粘性强,所以你要做一个客户生命周期成本和收入利润管理。企业版到底能不能长期维持,包括它的增长,看每一年单的增长,你要算一个简单的模型出来。不要以单来论英雄,应该以客户生命周期乱英雄,我在这个客户生命周期公司能赚多少钱,剩下无非是前后的问题。

阿里我那个时候做了一件事情——实施新续分开制度,天怒人怨,但那时候是不得不分了。但新续分开不是灵丹妙药,要知道在什么时候用新续分开。你在一个区域,新增客户已经比较乏力的时候,要新续分开。 否者他守着老客户就很好过啊,他不开发新客户。乏力的时候新续分开,饱和的时候新续要合并。阿里的核心制度是新签续签、团队都分开的。考核也是分开的,但一定不能全部一刀切。我们当时“一国两制”,有些区域,新签和新续,是可以合并的。因为他服务的过来。当他服务很多老客户,他没有能力拓新客户的时候,他应该转续签,另外找一批人搞新签,新续服务三者关系,怎么摆,这个是阿里的核心制度,什么时候揉在一起,什么时候分开,没有标准答案,但这里面就影响了你整个激励机制的设计。但阿里有一条,新签销售,哪怕新续分开,只要后面续费。即便你后面不出任何力,永远给你挂下去,这样能提高新签员工的稳定,他留在公司不走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只要不断签客户,以后别人帮我续签我都少都还有一点。

至于多少比例呢,你得算这个账。一,在任何费用之前的,你的毛利多少。二、你固定的服务成本要扣掉,扣掉以后,实际上是销售拿的,这里面你就要分整个客户周期,第一年服务成本,第二年服务成本,都要算清楚,开发成本,升级成本,全算完以后,在这个客户周期里面你的综合成本有了叫相对固定成本,三年你的综合成本有了,三年你的综合收入也有了,减一减后面就是怎么算账,怎么分了。

然后呢,一个经验和教训,切忌年中改制度。你一年当中别改,错也错到底,年终改制度,是第一线最不认的,觉得公司说话不算,错误的也要执行到年底。你要么1月1号改,要么春节正月15改,2B业务就两个点可以改。正月十五也可以,大家回来上班,重新开打,好。春节以后第一天开改新制度改。制度设计非常非常的敏感,也非常非常的重要。所以阿里是很谨慎的调制度。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